这里给大家讲讲一个可能听过见过,但不一定真正了解的社会体系。
我们这个地方穷乡僻壤,原来近亲结婚多(我瞎猜的别当真),环境也不尽人意,所以脑子出毛病的人比较多,这个毛病,不可逆的,治疗有效但不能医好,病情反复对于家庭和社会来说,极端条件下病-贫-弱带来的破罐子破摔风险还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用站在道义的制高点讲,社会要善待这个群体,要吧啦吧啦咋咋样,其实看到太多的真真假假,大家扪心自问,你会接受一个精神病人和你住楼上下甚至对门吗?别思考,直接答。
宁波地区的专门医院有三家,圈子里大概是这么划分的,康宁,也就是原来浙东群众口中的庄市医院,隶属于卫计的,这两年新园区弄起来,高端大气上档次;民康,宁波市精神病院,也是浙江省复退军人精神康复中心,这两年也在大兴土木,隶属于民政;安康,那是位于奉化的一个神秘的单位,江湖传说隶属于政法委,我没考证过。
先说说康宁吧,怎么讲呢,大概2009年左右第一次送病号去住院,当时还是老病区,短短的四个多小时,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感觉自己一下子老了20岁不止。沉重的压迫感,来源于现在习以为常的很多事情,我来给大家讲讲几个事吧。震撼(一)、大厅里办手续,门外嘈杂,貌似母亲吧,把披头散发的闺女抱着拉扯去检查,那么漂亮清秀的女孩子,脑子坏掉了,当年傻兮兮的我拿着一千多一个月,连老婆都还讨不到,母亲的低沉的哭声和求告,我过去搭了把手,女孩子纤弱的身体,特别是空洞的眼神,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我好久都回不过神来;震撼(二)、二楼病区,进了门就是病人活动区,一群人围了上来,像看稀有动物一样看着我这个不速之客,夹杂着一股难以言表的味道,当时的第一感觉是:我是谁???我在哪???挤过人群,过道里的约束椅上绑着个小孩子,估摸着一两年级的吧,手脚都牢牢绑住的,衣服裤子不知道什么原因都烂成了布条,就那么绑着,来来往往的医护没人多看他一眼,我从他身边走过,脚步慢了一下,小孩子冲我尖锐的叫了一声,张着没牙的嘴冲我傻笑;震撼(三)、走廊的一个病房里,一个骨瘦如柴的少年,手脚被绑在床上,想坐但是坐不起来,然后呜呜啊啊叫了起来,一个穿病号服的少年,笑嘻嘻的跑过来,从床尾抽了保鲜袋一样的东西,在嘴边哈了口气,然后上下挥舞,做了一套很诡异的动作,扒拉掉床上的少年的裤子,琥珀色的尿液流进袋子里,少年高兴地举给我看看,跑去卫生间了,留下裤子穿了一半的少年在床上扭动身体;震撼(四)、那年去,碰到一个病人总觉得眼熟,好像哪里见过,他也直勾勾的看着我,四目对视下很诡异。回来的车上,冷不丁想起来,妈蛋那是我的小学同学,经常一起玩的,很帅的一个小伙子,父母很早就不在了,奶奶养大的,辍学后开黑车拉客,机缘巧合找了个女朋友是幼师,还是事业编制的,感觉苦日子到头了。几个月后,惊闻对方在某宾馆烧炭自杀死掉了;震撼(五)、当年比较惊险的一个案例,也是我们送院的病人,治疗回来以后,幻觉医生对他动了私刑,把他屁股烫焦了,怀恨在心,然后某天上午,悄悄的,他走了,提溜着一根钢管,倒了三趟公交,雄赳赳气昂昂的向康宁杀去。我们这里也警觉的,家属第一时间联系街道指挥中心,监控倒查,哪里上车怎么去的,再做时间推演,两地公安迅速联动,医院也严阵以待,当地民警联系我们确认病人样貌打扮的时候,病人大摇大摆的到了,然后,两地公安和医院的保卫力量,一拥而上,如电视里放的那样,有惊无险。震撼(六)、鄞州那边某敬老院,负责人和护工大姐送一个快九十岁的孤老过来,暴露癖外加吵闹,兜着成人尿不湿,这样的病人,专科医院其实是有顾虑的,然后看到负责人不停的在打电话沟通,一直到我离开都没搞定,偌大的门诊,一直回荡着老人的叫骂,反正宁波老话祖宗十八代多难听多下流的都问候遍了;震撼(七)、女病区的尴尬,别问我怎么知道的,也许是极端,也许其他人耐受力更好,大姨妈糊的到处都是的场景,不是谁都能脑补的。
民康医院,接触的比较晚,也是机缘巧合。环境较之前的老康宁也好,位置偏很安静,一般人去还真不好找。里面的财务、医生、医务社工、护理员大姐还有未曾谋面的分管副院长,都给人不错的印象,也许隶属民政天然具有兜底民生的属性,给人佛系的感觉。
安康是个比较神秘的存在,不在江湖,江湖上却一直有他的传说,如果作为维稳属性讲,我是不希望跟这个机构有交集的,如果有,那就是关系几个家庭的或者社会稳定的大事件了,所以,昨天、今天、明天,都不想认识它!
说到普通病患家庭最关系的费用问题,我不专业,不好下结论,但是个人感觉最近几年康宁的诊疗支出提高蛮明显的,个人自负自付部分差不多是以千为单位在往上涨,对于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来说,压力是显而易见的。民康的话,相比较而言,个人感觉比康宁要省钱,也说不上个所以然。
背景:前期精神病患家庭支持工作开展过程中,观察到不仅是病患本身,家属文化层次都不高,普遍存在着精神压力大,焦虑悲观等情绪,对于精神疾病本身缺乏足够的理解,对病患的照料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恶性循坏,积病、积弱、积贫带来的危害成为影响家庭生活品质的最大阻碍,病患家属迫切想改变这一现状,奢望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浅层的工作,我们做了些啥?1、帮助病患家属消除自身对精神疾病的误解,能够在病患发病时及时送医,及时控制病情,努力实现病患“零肇事”;2、切实减轻病患家属的经济压力,确保每个患病家庭有饭吃,病可医;3、最大限度减轻病患家属的精神负担,摆脱焦虑悲观,避免自残、伤害等极端悲剧案例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