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回答楼上兄弟的几个问题:
1 、社工的待遇每个县区甚至每个街道都不一样,我们偏远乡镇街道吃饭财政的的保障尤其很低,所以这个岗位优秀的人才流失普遍,时任郑栅洁书记特别批示后, 2019 年 1 月开始实施三岗十八级后,社工收入改善明显,特别是我们农村的这批老社工,有了质的飞跃,目前我是 14 级,算上社工师补贴、年终考核奖励预发在内每个月差不多可以拿到 7069 元,年底再根据考核发放剩余的奖励,公积金是根据职级核定工资 12% 缴纳的,靠工资收入买房那是非常非常遥远的梦想,遥不可及;
2 、关于编制,当然组织部门理论上都是给机会的,公务员和事业编制单招,一两年里会有一个名额,我这种杂牌大学毕业的,小街道评优评先本身就处于劣势,然后笔试面试即使第一,依然会被淘汰掉,经历多了,也看淡了,心坦坦自我安慰至少目前的收入,比起三五年前,已经足够幸福了,小地方没啥消费,房子够住就行,三五同仁好友,老婆孩子热炕头,人知道满足可能会活的更轻松一些;
3 、社工的职业荣誉和社会认同,这个话题太沉重,我都没勇气去多想那么一点点。于居民群众,我们名义上是群众自治组织,是居民选出来的当家人,但是小区里的人,才不管你阿狗阿猫当主任书记,又不是村里谁当不当得了村长书记意味着家族的荣誉和地位,反正社区在干的,文明城市、家园治理、文化提升、垃圾分类、党员作用发挥包括这次的疫情防控,统统都是形式主义,都是为了饭碗在工作,社工是拿工资的,就必须要做好服务,特别是我们这种城乡结合部的老破小,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因为鸡零狗碎的事情被居民按在地上摩擦都习以为常。于党委政府来讲,我们是临时工,社区是个筐,啥都往里装,只要干不死,就得拼命干,前面一个兄弟也提到,是信仰吗?我说不准,也不夸口,只能讲,我这样农村出来的读书人,特别是文科出身的,多多少少会有自己的初心,作为在基层沉浮十五年的八零后,过眼家乡的薄弱和好地方的美好繁华,会有自己的使命感,然后,尽心面对每个生命中能碰到的过客,花好每一分钟时间,坚守这零点几平方公里的土地,做到问心无愧总不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