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依然高居榜首,连续几年高达300多亿!
除浙大以外,省属高校预算总额也逼近300亿,其中浙工大与宁波大学双双突破40亿。当我们在比较这些数字时,真正需要关注的,其实是经费投入引发的教育本质之变。
和同类高校比,浙江的经费算多吗?
先看老大哥浙大,浙大连续好几年的经费预算都在300多亿,这个数字放在全国也是相当厉害,2024年,比浙大多的仅有清华。
浙江大学在经费预算上已经超过交大和北大,
妥妥位居全国第二。
再看浙江的其他几所大学,浙工大和宁大的经费预算也超过了40亿,这个水准已经超过相当一部分211高校,甚至还超过了西部某省高校联盟的总和。
除了浙工大和宁大,省属重点高校还有9所的预算都超过了20亿元,彰显了浙江各高校的整体实力。
这份霸气的数字背后更是彰显了浙江作为经济强省对教育不遗余力的投入,就算仅有一所985和211,全省对于高等教育的投入也相当舍得。
高经费投入意味着什么?
教育界人士都知道经费对一个学校的发展来说意味着什么,比如这两年白热化的高中五大学科竞赛,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竞赛教练的水平。一般高中老师,就算是特级、高级这个层次的名师都很难教竞赛,因为高考和竞赛是两个系统。全国高水平的竞赛教练极为稀缺,都得靠抢。海亮近几年异军突起的背后,砸一两百万年薪聘请的高水平教练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校发展就更不用说了,除了师资,实验室之类的硬件是高校科研工作的基础条件。
浙工大计算机学院的智能机器人
比如,浙江工业大学的智能机器人实验室刚更新了德国进口设备,让实验误差从2毫米缩短到0.3毫米。”这个细节暴露出高校竞争的核心逻辑:经费投入直接影响教学工具的代际更迭。数据显示,浙工大近三年设备购置费年均增长17%,同步带动科研项目中标率提升9%。
又如宁波大学新成立的海洋遥感中心,首批设备投入就达3.2亿元,直接促成与中科院的联合研究项目。据悉,因为新设备的给力,如今宁大做海洋环境监测的实验周期缩短了40%。”
如何使用好经费更是重要的课题
经费有了以后,如何更好的落实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硬件竞赛背后往往也有隐患。杭州某民办高校负责人透露:“部分院校重采购轻维护,千万级设备闲置率超过30%。”
同时,我们也要警惕“经费滤镜”。温州家长某家长就曾爆料:“去年看到某高校经费大涨,头脑一热让孩子报了,但后来发现新增投入都用于建体育馆......
高校的经费如何用到刀刃上,用到真正有利于学校发展,有利于科研进步,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关键之处,让高投入的经费产生高回报才是更值得关注的。教育投入的终极目标,是把每个数字转化为学生的成长势能。当浙工大用2.8亿元打造工程实训中心时,他们购买的不是设备,而是学生接触前沿技术的可能性;当宁波大学将7.3%的预算投入国际交流时,他们支付的不仅是机票,更是年轻一代的全球化视野。